2022年优秀工程金奖项目 | 引大济岷工程地质高陡边坡分析测绘

日期:2023/3/29 14:51:29 作者: 浏览次数:767 分享:

>>>> 开栏语 <<<<

为发挥优质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发地信行业创新活力,协会特设“优秀工程”宣传专栏,展示优秀工程项目风采,分享项目创新特色,推广先进管理经验。

 

引大济岷工程地质高陡边坡分析测绘

                         ——四川水发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项目概述】

引大济岷水利工程被誉为“天府水网新干线”,是四川省委省政府“一号工程”,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基础性工程。引大济岷工程是引大渡河河水入岷江的一项大(I)型引调水工程,为满足成都经济区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供水的要求,人民健康、安全饮水、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其开发任务是城镇供水、工业、生态供水,兼顾发电。
 

为配合地质专业,测绘部门使用无人机机载雷达扫描、无人机航摄(倾斜摄影)生成三维地表模型和点云分析数据,为高陡边坡稳定性调查、评价,具体包括高陡边坡岩体结构地质测绘、精细化调查、形变分析论证、稳定性分析评价、数字地质模型建立及处理措施建议等提供基础数据。

 

【本项目应用的新技术及主要解决的问题】

本项目航摄全程采用了POS辅助数字航摄技术,鉴于测区地形复杂,像控点布设点数增加了10%-20%,保证了作业精度。其中6处高陡边坡均属峡谷地形,高差大,为获得更好的影像数据效果,倾斜摄影根据测区地形环境采用变高加平飞的方式进行,模型纹理更清晰、质量更好。

项目中的三处高陡边坡均有高压电线横穿测区,为避免“炸机”危险,均对测区进行了试飞,保障了作业安全。

( 试飞成果应用图)

用于地质分析的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对点云密度的要求较高,所有LiDAR飞行架次均采用变高飞行模式。作业区域为西南高山峡谷地形,植被发育、高差大,最大坡度为89°,测区内植被种类繁多、覆盖面积占整个测区的95%,其中乔木植被高达14米。为了保证飞行时测区在激光器的有效射程范围内,在已有的DEM模型基础上进行仿地变高航线规划,降低了飞机在测区飞行的相对高度,缩短了激光器到地面的距离。这种飞行技术减弱了空气对电磁波的削弱、增加了激光器对回波的分辨角度,同时也增大了航带重叠度,进而能有效提高点云密度。另外,为满足地质分析的需要,本项目在仿地变高飞行的基础上,叠加了交叉飞行方式,进一步提高了点云数据的密度。

某一测区坡度分析图

(某一测区植被高度)

(某一测区变高交叉航线图)

在内业数据处理时,利用回波信息改进了点云滤波分类方法,与常规方法相比,其分类精度更高。通过软件构建地理模型,在特殊地形区,有针对性地改变迭代距离、迭代角等参数进行局部处理,最后通过剖面形态分析进行人工精分,使模型更加光滑、连续。

(滤波分类对比图)

建立实景三维模型时,因本项目高陡边坡测区植被覆盖面积广,而软件自动提取特征点的能力有限,通过人工增加连接点提高空三加密精度,达到了预期效果。且本项目使用五镜头倾斜摄影,影像数据量大,为解决模型三维重建耗时长的缺点,我们部署了4台工作站、通过局域网集群的方式将模型重建时间由原计划的10天缩短到3天,提高了生产效率。

结合地面调查、无人机调查、倾斜摄影、实测剖面等工作,本次测绘成果主要用于高陡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为后续工程勘察设计、科学研究提供地质依据。这是我公司首次将点云、三维实景模型等测绘成果应用于四川西部高陡边坡地质分析中,这种空地一体化调查方法与普通地质调查方法相比,可以快速获取高陡边坡上侧边坡地形、详细了解裂隙及可能存在的灾害分布情况。

倾斜摄影实景三维模型和无人机LiDAR航飞激光点云成果,用于分析高陡边坡存在的裸露危岩体相对位置,协助调查工作人员获取难以到达边坡位置的地质信息。这些成果可清晰直观反映岩体结构、节理裂隙展布、岩层结构产状等基础数据,还可应用于古滑坡分析。

(摄影实景三维模型地质单元划分图)


(供稿:四川水发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