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严寒保进度,精益求精铸品质——自然资源部第三大地测量队承担的内蒙古实景三维建设项目外业调绘纪实
                                
                            
                        在广袤的内蒙古大地上,从通辽市的科尔沁草原腹地,到兴安盟的连绵林海,再到乌海市的山水之间,自然资源部第三大地测量队的外业调绘队员们,以专业的素养和精湛的技术进行了一场外业调绘攻坚战。
固本强基,技术培训锻造专业尖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项目启动伊始,技术培训便被摆在首位。全体作业人员系统学习了最新调绘规范、影像判读技巧、GNSS RTK测量、无人机航测等先进技术方法。培训融合理论讲解、案例剖析、模拟操作与野外实地演练,确保每位成员熟练掌握项目所需的核心技能。针对内蒙古地区特有的草原、沙地、林地等地貌与地物特征,培训还专门强化了典型区域判绘指导,为获取高精度、高质量的一手数据打下坚实基础。
警钟长鸣,安全教育筑牢生命防线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面对内蒙古地域辽阔、气候复杂、交通线长、野外环境多变等挑战,生产部门始终将安全生产视为不可逾越的红线。项目组制定了详尽的安全应急预案,并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内容涵盖野外作业安全、行车规范、极端天气应对、野生动物防范以及急救自救知识等。严格执行每日出工前安全提示、作业中互相监督、收工后安全汇报制度,并为全体队员配齐防护装备与通讯设备,确保在茫茫原野中每位队员的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严守底线,保密教育捍卫国家利益
地理信息,国之重器。生产部门高度重视保密管理,深刻认识调绘成果涉及的国家秘密属性。开工前,组织全员专项保密教育,深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与保密条例,明确保密范围与纪律要求,全员签订保密承诺书。作业过程中,对涉密图纸、数据存储设备实行专人管理、定点存放、登记造册,坚决杜绝失泄密风险。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同步加强,确保数据传输与处理全程安全可控。“保守国家秘密,人人有责”已成为每位队员的自觉行动。
入乡随俗,和谐共建彰显人文情怀
外业工作也是一次文化的交流与心灵的行走。在通辽,队员们感受科尔沁草原的辽阔与蒙古族文化的豪迈;在兴安盟,穿行林海,体味自然的壮美与宁静;在乌海,领略“乌金之海”与黄河明珠的独特风貌。队员们尊重当地少数民族风俗,与牧民亲切交流,展现出专业的素养与真诚的情怀。这种尊重与互动,不仅赢得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也为严谨的测绘工作注入了温暖的人文底色。
风貌昂扬,艰苦奋斗诠释责任担当
烈日下,他们精准测量,不差毫厘;风沙中,他们步履坚定,核对界线;星光里,他们整理资料,挑灯夜战——这是外业调绘队员的工作常态。他们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作风,克服生活条件简陋、交通不便、语言障碍等困难。团队中,老同志传帮带,年轻同志勇担当,领导率先垂范,与队员同甘共苦。整个集体团结协作、斗志昂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测绘人的初心使命与责任担当。
(来源:川测一院ccyy 作者:孙铭、廖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