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添“翼”,民生有“数”:四川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焕新升级

日期:2025/10/28 10:18:07 作者: 浏览次数:36 分享:

手机上查询就医精准定位、头顶无人机穿梭低空安全往返—— 这些四川人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里,藏着一个 “数字四川”的智慧中枢:四川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由自然资源部四川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研发,历经十余次升级,已从最初的“电子地图”成长为融合数据、技术与服务的“地理信息大脑”,如今更在低空经济腾飞、民生服务升级的浪潮中,释放出强劲动能。

数据与技术是这颗“大脑”的坚实内核。矢量数据覆盖道路、水系等全要素,84 万平方千米交通路网现势性直抵2024年,三千余万个房屋要素以1:2000精细笔触勾勒发展;影像数据如同“时空相机”,每季度一版 2 米影像、每年一版亚米影像,已实现全省 98% 区域覆盖。平台还依托天地图框架升级门户,研制“TooMap”引擎,让多时相影像对比、实景三维漫游等专业功能,变成各行各业“一键调用”的便捷工具。​

低空经济领域,它是“空中导航员”。平台为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运行中心定制二三维一体化可视化与数据分析服务,精准保障航线规划、障碍物躲避及空域协同管理,让无人机作业、低空物流等场景安全落地,为四川低空经济发展铺就“地理信息跑道”。

民生服务方面,它是“贴心服务员”。注册用户近八万,日访问量超五千万次——这不是冷冰冰的流量,而是应急抢险的生命通道、智慧城市的调度中枢、耕地保护的电子哨兵。从边远村落的便民服务点到四川广播电视台的新闻直播间,从中小微企业的定制化地图到防灾减灾的决策系统,平台正在无声处支撑起一个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的四川。

从数据到服务,从低空到民生,四川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既是数字政府的坚实底座,也是美好生活的无声注脚。它正以技术为笔、信息为墨,书写一首连接时空、赋能万物的现代诗篇。

 

(来源:自然资源部四川基础地理信息中心)